
愛情裡,我到底是男/女朋友
還是司機+提款機+心理諮商師的綜合體?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
談個戀愛,好像不是在談戀愛,是在上班。每天準時打卡(接送)、準時回報行蹤、還得隨傳隨到,不然就是被貼上「你是不是不愛我了?」的標籤。
而更悲劇的是,有些人還會覺得:這樣才叫愛啊!你願意為我做這麼多,才代表你在乎我啊~
Come on!愛情不是服務業,也不是臣服大會,我們都不是在參加「戀人服從測驗大賽」。
今天就來跟你聊聊一個很多人都會卡關的問題:
在愛情裡,我們到底該堅持自己的原則,還是要無條件服從對方的要求?
有時候愛太滿,是種溺愛
以前我有一個朋友,談戀愛前超有個性,說一不二。談戀愛之後變成小綿羊,每天忙著替對方擦屁股、幫對方準備早餐、還要幫忙繳信用卡費。
最誇張的是,有一次她男友居然在凌晨三點打來說:「我餓了,想吃鹽酥雞,你去買一下嘛~」結果她還真的出門去買!
我聽完只想大吼:這哪是男友,這是祖宗啊!
問題是,她當下居然還說:「他平常也會對我很好啊,有時候他也會幫我買飲料回來~」
這種話聽久了,我真的只想翻白眼。兩杯飲料換一打鹽酥雞+你的人生自由,這交換有點不划算吧?
說真的,愛情裡有時候愛太多,反而不是愛,是縱容。對方提出的要求,明明你覺得已經踩線了,但為了「不要吵架」、「怕他不高興」、「怕他不愛我」,就一昧讓步。
久了你會發現,你不是在談戀愛,你是在參加洗腦營。
愛情裡的洗腦技:權威框架 vs. 服從測試
有一本書叫《洗腦術》,裡面提到洗腦的前兩個步驟是:「權威性框架」和「服從性測試」。
乍看之下好像是什麼詭異的邪教在用,但你回頭看看自己的感情生活,真的可能中招了還不知道!
權威性框架:誰訂規則,誰就主導關係
洗腦大會的招數很簡單:
- 不准遲到
- 非經許可不能講話
- 上廁所要全場同意
這些是為了讓參加者「服從權威」,一步步切斷他們的判斷能力。
現在你想像一下,如果你的伴侶跟你說:
- 你每天都要接送我上下班,不能說累
- 出門走路不准看異性
- 沒經過我同意不能跟異性單獨相處
是不是有種熟悉又詭異的既視感?
這就是「權威框架」的愛情版本。他/她訂規則,而你默默遵守。久了,你的「自由意志」就被壓縮成只剩下「怎樣不惹他生氣」。
問題是,這些規則,對你們的關係真的有幫助嗎?
- 你能長期接受這樣的規定嗎?
- 你們有討論過這些規則背後的意義嗎?
- 這對他來說,是安全感?是控制慾?是前任陰影?
這些問題,如果不在熱戀期就想清楚,等到激情退去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不是在談戀愛,是在「服兵役」。
服從性測試:從小要求開始,步步進逼
再來就是第二步,服從性測試。
這招超簡單,套路如下:
一開始是:「可以幫我買個早餐嗎?」
再來是:「拜託啦,幫我繳一下卡費啦~」
再來是:「我房間好亂喔~你來幫我打掃一下嘛~」
你以為你在展現體貼,實際上你正在被訓練。
每一次你答應了,下一次對方就會覺得:「你上次可以,這次也不行嗎?」
幾次之後,一套行為模式就被植入成功,沒照做就是你的錯。
然後你就會開始產生一種「我是不是很爛」的自責,殊不知你只是踩進了一個柔軟的陷阱。
而對方可能還會補刀說:「你以前都會幫我做啊,現在變了耶,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這種時候你會懷疑自己變了,但其實你只是開始想保有一點自我。
所以,我們該怎麼辦?
好啦,不囉嗦,我直接跟你說解法。其實也不複雜,就兩招:建立你的原則+選擇性服從。
一、建立你的原則(你也有權威好嗎?)
不要再一昧退讓了,誰說談戀愛就要全盤配合?你也有自己的原則,也有自己不能接受的底線!
這些原則不用多,但一定要「清楚+堅定」,而且最好在交往初期就講清楚,像這樣:
- 不能跟異性單獨過夜(不是不信任,是我無法接受)
- 消失超過24小時不回訊息不接電話(這樣我會擔心,也會覺得不被尊重)
- 動不動就提分手威脅我(這不叫溝通,這是情緒勒索)
你不用寫成條約,但當對方第一次踩到你的底線時,你就要立刻反應,不能笑笑帶過!
因為你一不說,下次他就會說:「你上次不是也沒說什麼?」
錯一次是對方問題,默許第二次開始,就是你自己的問題。
二、選擇性服從(不是每個請求都要答應)
服從不是壞事,但重點是你要「選擇性服從」。
對方提出請求時,你得自己判斷:
- 這是不是我也願意做的?
- 對我們的感情有幫助嗎?
- 我這次做了,是不是會變成以後的「標配」?
有時候你當然可以體貼一下,比如:
他說:「寶貝可以幫我買早餐嗎?」
你說:「好啊~獎勵你昨天洗衣服洗得很讚,而且我今天剛好有空~」
你這樣回,對方會知道「你今天願意幫,是因為剛好+開心」,而不是從此以後你每天變成早餐外送專員。
要讓他知道這不是理所當然,是特別禮遇。
這樣才不會被洗腦成「我怎麼今天沒被伺候?」的病態公主/王子。
談戀愛的你,是誰?
回到最初的問題,你在愛情裡,是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
- 是每天小心翼翼怕被責怪的那個?
- 是理直氣壯提出100個規定的那個?
- 還是你正在努力調整,想讓這段關係更平衡的那個?
很多人分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都在配合他/她,根本不是我自己。」如果你有這樣的感覺,那也許是時候,重新擬一下自己的情感地圖。
愛情本來就不是公平競爭,它有時候是傾斜的,但你不能永遠在低處仰望。
你可以體貼、可以溫柔,但不要犧牲自己。
你可以喜歡一個人,但不要變成那個人的工具人。
愛情不是犧牲比賽,而是兩個人一起成為更好版本的旅程。
說不定,你只要勇敢把話說清楚,對方也會鬆一口氣:「欸~原來我也不用這麼累地演大爺了。」
畢竟,誰不希望被當成伴侶,而不是供應商?
如果你也曾經在愛裡迷失過,不妨留言聊聊你的故事,我們一起來找回那個可以自在呼吸、坦率相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