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次遇見那種講話很有分寸、做事很貼心的女生時,我老實說是有點驚訝的。她們講話不是小心翼翼的那種拘謹,而是一種自然流露出來的體貼。就像講完一件很糗的事,現場大家都笑得很開心,她卻會突然轉頭對身邊的人說:「欸我不是在說你啦~我怕你誤會!」那種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那瞬間,我看到的是一種情商很高、但又溫暖人心的特質。她不是怕說錯話被討厭,而是真心想要讓每一個在場的人都感到舒服、不被冒犯。你知道嗎?這種貼心,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我身邊有個朋友叫小瑜,她就是這樣的人。我們從大學開始就是朋友,那時候我們系上有幾個愛開玩笑的男生,講話常常口無遮攔,什麼都能開成玩笑。有一次,某個男生在大家吃飯的時候突然說:「欸,女生不就是上了大學就開始放飛自我,什麼都敢穿了嗎?」當場好幾個女生都尷尬地笑了一下,但氣氛其實有點僵。
小瑜聽完沒有馬上發火,也沒有冷場。她只是笑笑地說:「你是在說我嗎?我今天穿得還好吧?不然我明天穿你一樣的來上課,看會不會比較保守?」整桌人都笑了起來,那男生也尷尬地道歉。然後,小瑜轉過頭來對坐在他旁邊、平常穿得比較辣的女生說:「欸我真的不是在說妳啦,我知道妳穿衣服有自己的風格,我很喜歡啊~我怕妳誤會!」那瞬間我真的覺得她太厲害了。
她用一句玩笑話化解了尷尬,用一句貼心的補充保護了可能會受傷的人。後來我問她怎麼會這麼注意別人的感受,她只是說:「我以前也被笑過穿著,很受傷。我不想讓別人有我那種感覺。」原來她的體貼,是來自過去受傷的經驗。這種溫柔,不是天生的,而是她用時間與眼淚換來的。
我開始反思自己平常講話的方式。是不是也曾經無意中說了什麼,讓別人覺得不舒服?是不是曾經以為「只是開玩笑」就可以無視他人的感受?答案其實蠻令人羞愧的。我回想起高中時候,曾經在一場班會上講了一個冷笑話,內容是模仿班上一位口音比較重的同學。當時大家都笑了,但那位同學當下臉色很難看。雖然他沒有說什麼,但我一直記得那個表情。
我一直沒有道歉,也沒有處理那件事。直到後來遇到像小瑜這樣的朋友,我才真正理解到:講話的分寸不是看自己講得開不開心,而是要看聽的人感不感到被尊重。語言可以是溫柔的工具,也可以是鋒利的刀子,我們每一句話都可能影響別人的心情和自尊。
除了小瑜,我的堂妹小安也是那種天生溫柔、又很會照顧人情緒的女生。她從小就是家裡的和事佬,親戚吵架她會去勸,表哥表姐有誤會她會私下調解。有一次過年,大人在餐桌上因為財務問題吵了起來,氣氛一度超僵。大家不敢講話,小安突然舉杯說:「欸欸欸~過年欸,我敬大家一杯啦,我媽說過年講錢會破財喔!」那瞬間所有人都被她逗笑了,氣氛就慢慢緩和下來了。
後來我問她怎麼能那麼快反應,她說:「我只是覺得大家其實都不是真的想吵,只是話說急了。那我就說點轉移注意力的話,讓大家有個下台階。」我真的很佩服她,因為她總是能在關鍵時刻跳出來,既不尷尬又讓人舒服。她讓我明白一件事:有些人不說大道理,不爭輸贏,但他們就是用他們的方式保護著這個世界的溫度。
我還記得有一次和一位同事小敏聊天,她分享說自己以前在一家公司工作時,有個女主管非常嚴格,但偶爾也會展現出驚人的溫柔。有次小敏失戀,在開會時情緒有點低落,那位女主管雖然沒有說什麼,會後卻在小敏桌上放了一杯熱咖啡,還附上一張紙條:「別忘了,你很棒,這世界不只有他。」小敏說她當場眼淚就掉下來了。那位主管後來成了她職場上最敬佩的人,也讓她學會了如何在不說破的情況下,給人溫柔的力量。
這些女生,雖然風格不一樣,但她們有一個共通點:她們都願意多想一步,說話前多顧慮一點點,用行動或語言讓人感到被看見、被接住。而這樣的溫柔,在這個越來越快速、越來越吵雜的世界裡,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存在。
我開始學著做一些小改變。比如說在聚會時,觀察朋友的反應,如果有人因為某個話題沉默,我會轉個話題,或是事後私訊關心他;在聊天時,盡量不開容易讓人尷尬或自卑的玩笑;甚至在網路上留言,也會想一想這句話如果被我自己聽到,會不會感覺刺耳。
這種改變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到的,但當我開始練習,我發現自己跟人之間的連結變得更真誠。朋友更願意對我敞開心扉,我也更能體會他們的情緒。有幾次我甚至收到朋友的訊息說:「謝謝你那天替我說話」「你那句話讓我覺得被支持了」。那些時刻,我真的覺得自己做對了。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那種「說完糗事還會貼心補一句」的人。不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多好,而是因為我們懂得:人的情緒需要被照顧,人的自尊需要被保護。而那些細心的人,他們的溫柔,總是在不經意間治癒了我們。
所以我想對妳說,如果妳是那種會在講完話後補上一句「欸我不是在說你啦~我怕你誤會!」的女生,請繼續這樣溫柔下去。妳的體貼,是很多敏感靈魂能夠繼續在人群裡安心呼吸的原因。
而如果妳還不是,也沒關係。我們都可以慢慢學著去觀察、去理解、去多走那一步,成為那個讓人想靠近、覺得安心的人。畢竟,在這個什麼都講快、講狠的時代,能慢下來關心別人情緒的人,才是真正溫暖的存在。
最後也別忘了——在顧慮別人之前,也記得照顧自己。有時候體貼久了,會累,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但那份敏感,正是妳的超能力。只要妳不忘了也要好好對待自己的感受,這份溫柔就不會耗損,反而會成為妳最大的力量。
溫柔是一種選擇,也是種勇氣。請繼續溫柔,也別忘了你自己的感受,好嗎?
真正的家人,不會用「別讓我丟臉」來綁架你的委屈。
這句話在我心中迴盪了很久,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家人之間的關係。過去我總是覺得,只要是家人說的話,我就該無條件接受,畢竟他們是血濃於水的親人,是應該相互包容和理解的。但現實是,有時候「家人」這兩個字,反而成了束縛你情緒和表達的枷鎖。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