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不是修仙,是要好好吃飯、睡覺、玩耍!
你也曾經在深夜滑手機時,突然問自己:「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然後滑一滑又看到有人去環遊世界,有人年薪三百萬,有人結婚生子開幸福家庭副本,於是自己突然覺得活得有點廢,對吧?
我也這樣過,超級多次的。
尤其在壓力大的時候,心情一崩就會開始想:「人生意義是什麼啊?難道就是醒來上班、吃飯、打字、睡覺的無限循環嗎?如果這樣活到老,那我不如現在就變化石好了。」
但後來我發現一件事,那些最讓我快樂、安心、滿足的瞬間,根本不是什麼偉大的里程碑,而是一些超級簡單的小事,比如:
有一次下大雨,我本來氣炸了,鞋子濕透、外套全濕,想著怎麼這麼衰,走到巷口看到一家賣關東煮的攤子,熱氣冒出來,老闆娘笑著問我:「要不要來點小熱湯?」那一碗熱湯一入口,我瞬間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可憐了。
當下我真心覺得:「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吃到一碗熱湯,是活著的理由了吧。」
你可能會笑我誇張,但當人累了、冷了、孤單了,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溫暖,真的會讓人活下去的力量增加 20%。
(不信你試試晚上肚子餓又累的時候,有人煮好一碗麵給你吃,會不會感動到想哭?)
我還記得有一次心情差到極點,一整天沒講話,晚上朋友硬拖我出去唱 KTV,我一開始臉臭到不行,結果唱到「突然好想你~你會在哪裡~」大家一起破音合唱,我突然就笑出來了。
那種被朋友拉住、不用說明他們就知道你需要點快樂的感覺,超棒。
後來我在筆記本上寫了一句話:「人生的意義,不是理解,而是經歷。」
你不需要搞懂一切再活下去,有時候就是活著、體驗、感受,然後讓那些事情在你心裡變成一種沉澱。
我其實很討厭別人告訴我該怎麼活,比如:
「你要早點睡,身體才會好。」
「你要存錢,不然老了沒人養你。」
「你這樣太混了,應該趁年輕多努力一點。」
聽起來很合理,但每一句都像一把鎖,把我困在某個「他們覺得才對」的人生劇本裡。
但我後來發現,沒人能寫出適合你的人生攻略,只有你自己試過、跌倒過、笑過、後悔過,才能知道什麼才是對你有意義的。
所以我現在會這樣想:
能吃得好一點,睡得好一點,心情好就去走走,想耍廢就耍廢,不太在意別人怎麼過日子,也不再逼自己要跟誰一樣棒。
這樣的日子,不完美,但很舒服。
以前我會很羨慕那種「活得很有方向感」的人:有目標、有計畫、有成就,三十歲就財富自由那種。但我後來發現,我的節奏不是那樣,我是那種「走著走著才發現這條路也不錯」的人。
你呢?
你是哪一種?
有些人喜歡預設人生劇本,有些人喜歡即興演出。沒對錯,只要你不痛苦,就夠了。
還有一件我覺得超重要的事:
「多儲蓄人生經驗。」
不是只有錢要存,經驗也要存。
像是去嘗試一間陌生的餐廳、鼓起勇氣報名一個跳舞課、自己一個人去看場電影、搭一次通宵火車、去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家亂比手畫腳。
這些經驗會變成你生命裡的小寶箱,當你累了、迷惘了,回頭看那些「我竟然也做過這種事」的記憶,你會很感謝當初有那麼勇敢一點的自己。
死而無憾,不是說你要完成什麼偉大的事,而是你在過每一天時,真的有好好感受。
吃東西就認真吃,別邊滑手機邊吞飯;跟朋友聊天時,就放下工作,專心聽對方說;累了就休息,開心就大笑,不必太有生產力。
我覺得啊,真正有意義的生活,不是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是你有辦法在平凡的日常裡,找到讓你心裡亮一下的瞬間。
那就夠了。
如果你也有過這種迷惘、不想被管、不想比較、只想好好過生活的想法,那你不是孤單的。
我們都在同一條路上,一邊犯傻、一邊摸索,一邊練習著怎麼用自己的方式活得舒服又真實。
這世界已經夠吵了,你不需要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只需要活成你自己會喜歡的樣子。
記得吃飽睡飽,多玩一點,少羨慕別人,多累積經驗,偶爾發點呆,然後,慢慢前進。
活著這件事,其實沒那麼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