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候情緒不是你在生氣,是你在「想」生氣(真的)
你有沒有這種時候——突然一個念頭冒出來,就像有人按下了你內心的小按鈕,然後火氣蹭一下就上來?我有,而且還不少。前幾天才發生過:我排隊等飲料,前面一個人點超級久、還一直改來改去,我心裡直接爆炸:「這人到底有沒有同理心啊?後面那麼多人耶!」
然後我生氣了,大概在心裡翻了八百個白眼,甚至等拿到飲料那一刻還在氣,不過等我坐下來冷靜一點,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搞不好他是在幫朋友們點,怕點錯才那麼小心?如果是我在點十杯飲料,我也會這樣確認一百次吧。
然後我的氣就突然……沒了。蠻神奇的,對吧?只是換個想法,心情就整個轉了。這就是我後來慢慢發現的一個小祕密——情緒啊,其實跟念頭有超級大的關係。
我們都以為生氣就是因為「事情太誇張」,其實更多時候,是我們腦袋裡的念頭一直在加油添醋。就像導演一樣,它先安排劇本,再配好情緒特效,然後讓你演出一場「氣炸演出」。
以前的我,超級容易被這些念頭綁架。有時候明明事情根本沒那麼嚴重,我卻可以在腦中自編自導自演好幾集八點檔。例如朋友回我訊息慢一點,我就想:「是不是他不想理我?我是不是說錯話了?他是不是對我有意見?」然後開始低落、自責、緊張,搞得像被甩了一樣。
但有一陣子,我開始練習「轉念」這件事。不是那種心靈雞湯式的假裝沒事喔,而是像剛剛那樣,認真試著去想:「有沒有可能,這件事其實不是我想的那樣?」
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我發現情緒真的會變得比較輕盈。不是每次都成功啦,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爆炸,但至少我多了一個選擇權,不再完全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有一次跟家人吵架,吵得超火大,當下我氣得臉紅脖子粗,差點摔門而出。但我突然停下來,想了一下:「他講這些話是不是只是因為擔心我?只是方式不好而已?」這個念頭一出來,我竟然就不想吵了,甚至還能說出「好啦,我知道你關心我啦」這種句子(超難得)。
我覺得轉念有點像開一扇窗,你原本被情緒關在一個黑黑的小房間裡,喘不過氣,但那個不同的想法就是你的窗戶。它不一定能立刻讓你飛出去、變快樂,但至少能讓你先呼吸一下,不那麼悶。
而且,有些情緒其實不需要「解決」,它們只是需要一點空間去流動。我們太習慣「情緒一來就要搞定」,但有時候,它們只是想被你看見、陪一下,就會自己走掉。就像小朋友哭鬧,不是每次都要解釋道理,有時候你只是拍拍他,他就不哭了。
當然啦,這過程我也有很多失敗經驗。有一次朋友開玩笑說我變胖,我當場尷尬到不行,腦中瞬間湧現一堆負面念頭:「他是不是嫌我醜?我是不是真的很沒自律?是不是沒人會喜歡我了?」結果我悶了一整天,後來鼓起勇氣問他,他竟然說:「蛤?我只是想鬧你一下耶,我覺得你最近氣色很好啊!」
當下我超想用棉花棒戳自己腦袋:到底是誰叫我演這齣悲劇的啦?
所以,後來我給自己的小提醒是:「任何讓我情緒起伏的念頭,都值得我多觀察一下。」像是一個突如其來的自責、一句別人不經意的話、一個小誤會,我都先暫停個幾秒鐘,不要馬上全盤接收,給自己一個「再想一下」的機會。
不是說要你變成沒情緒的佛系人類喔!情緒很正常啊,該哭的時候哭、該氣的時候氣,只是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不一定每次都要全力衝進去。
我自己還有一個小撇步,就是把腦中出現的「情緒劇本」寫下來。像是:「我現在超氣,因為我覺得對方不尊重我,讓我有種被忽略的感覺。」然後我會再寫:「有沒有可能,他其實只是太忙沒注意到?」光是這樣對話一下,我的情緒就會降溫。
有時候我也會問自己一句話:「如果我不是現在這個想法,我會有什麼感覺?」像是,我本來很生氣,覺得朋友放我鴿子很沒義氣,但如果我不這樣想呢?我可能會覺得:「啊他真的太累了,也許我可以自己找樂子,反正我也蠻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啊。」
這種「如果不是這樣想」的練習,有時候效果真的很好,就像幫腦袋安裝一個情緒轉換器一樣。
當然啦,不是每次都這麼有效,我還是會有卡住的時候。有時候氣到不想轉念、有時候太悲傷沒力氣轉念,但也沒關係啊,我就允許自己先卡著。等心情比較平靜,再來處理也不遲。
情緒這東西,就像海浪一樣,有高有低,有時候狂風暴雨,有時候又平靜如水。我們不能阻止海浪來,但可以學著在浪裡學游泳,甚至偶爾,還能享受一下浪花打在臉上的感覺。
所以,下次當你又被念頭牽著走、情緒像煙火一樣炸開的時候,試著停下來問自己一句:「有沒有別種想法?」你可能會發現,那些讓你煩惱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給它下的註解。
這個小發現,真的可以慢慢讓生活變輕鬆一點。就像我現在排隊等飲料時,不再抓狂,而是觀察自己腦中的導演又要拍哪一齣戲,然後笑一笑,對自己說:「好啦,不演了,喝飲料比較實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