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開著電視,卻一整晚都在滑手機
有一次我坐在客廳,遙控器躺在我腿上,電視開著,聲音調到剛好聽得到人聲但又不會吵的音量。我原本是想認真看一下新的一集韓劇,結果下一秒手機亮起通知,我手一滑,就從Line聊到IG,從IG滑到抖音,最後又默默點開蝦皮看有沒有什麼不能不買的超級划算限時特賣。
整個過程中,我的眼睛根本沒有停留在電視畫面超過三秒鐘。唯一讓我意識到電視還開著的,是它的聲音幫我填滿背景空虛的空氣。不然,整個屋子真的會靜到有點可怕。
我媽從廚房走出來看到我這樣,就說:「你這樣是怎樣?開電視是燒香還是拜拜?」
我笑笑回她:「不是啦~有聲音才不會覺得一個人住很冷清咩~」
這種現象真的不誇張,幾乎每個朋友都有同樣的狀況。明明家裡有電視、第四台,甚至還訂了Netflix、Disney+、KKTV,什麼平台都付錢訂了,結果通通只是讓我們安心的存在。實際在用的時間,八成都給了手機。
以前我們看電視是正襟危坐、全家一起討論劇情那種,現在是電視變成背景音,手機變主角。有一次我問我朋友:「你昨天不是說要追《Moving》?怎麼都沒講心得?」她一臉心虛:「我有開啊,但我滑蝦皮不小心看太入神,結果聽到爆炸聲我才發現演到結局了……」
我還有個朋友更扯,他說他每次只要家裡太安靜就會焦慮,連上廁所都會放著YouTube的長直播,一放就是三小時。他說那種感覺很像有人在陪他聊天,但他不用回話,超讚。我笑說這根本是另類「假社交」,人類真的會進化成需要電子聲音維生的動物嗎?
不過說真的,我自己也是一樣啊。雖然知道眼睛很累,知道滑手機會導致注意力變差,但我就是會下意識地點開那堆APP、重複那幾個步驟,然後停不下來。
有時候我會想,我們到底是在滑手機,還是被手機牽著走?如果手機是人的話,它應該早就笑出來了:「你們這些人類,也太容易沉迷了吧~」
而那台電視呢?它就像是一個被冷落的老朋友,你還是想保有它在身邊的那種安心感,但心思早已被新歡手機搶走。它不吵不鬧,只靜靜發出光跟聲音,默默陪著你,哪怕你眼神從沒真的注視它。
我還記得某次颱風天,網路斷掉,手機收不到訊號,我家電視成了唯一的娛樂來源。那時候我居然很認真地從頭看到尾,看了一整天新聞、重播劇,還陪著主持人一起倒數抽獎。突然覺得:哇,原來電視也不錯耶,至少不會一直跳通知惹我分心。
但當網路恢復的那一刻,我就又默默滑起手機……電視,又被打入冷宮。
朋友也說,她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脫外套,而是打開電視,然後放下包包、拖鞋、再拿起手機。這整套流程,她說叫做「回家儀式」,而開電視是啟動模式,跟洗手一樣自然。
說實話,電視現在在我們生活裡的功能,比起資訊來源,更像是心理安撫裝置。特別是一個人住的時候,那種靜到只剩冰箱運轉聲的晚上,真的會讓人覺得很空,彷彿時間都停住了。這時候,只要有聲音陪伴,就像有個什麼「存在感」支撐著你,才會不那麼焦慮。
然後手機就順勢接手,提供無止盡的資訊與娛樂,讓我們一秒都不用跟自己獨處。
我不否認我喜歡這種充滿聲音的生活,但有時候也會反省:我們是不是太害怕寂寞了?還是說,我們其實只是不知道怎麼跟自己相處?如果一關掉聲音,我們就不知道該幹嘛,那是不是哪裡出了點問題?
有時候我也試著不滑手機,關掉電視,認真坐著發呆,或是打開書來讀,但通常不到五分鐘,我的手就會自動拿起手機,像中了什麼咒語一樣。
有個朋友試著用「一週數位排毒」的方式,每天晚上七點後不滑手機也不開電視。他說一開始超痛苦,感覺自己被社會隔離,但第三天開始,他開始認真聽到窗外蟲鳴,還有他自己的心跳。他說那種感覺很微妙,有點可怕,又有點自由。
我也想試試看,但光是想像就覺得很難。畢竟現在的我們,早就習慣了被聲音包圍的生活。一打開YouTube,有人陪你聊星座;一滑IG,有人跟你分享晚餐吃什麼;一點開抖音,就有超多人在跳舞唱歌演戲。你根本不用開口說話,就能感覺自己「好像」活在一個社交世界裡。
其實,有時候我覺得,我們並不是真的在享受手機的內容,而是在逃避安靜所帶來的「被孤單看見」的那種恐懼。
但也沒關係啦,我覺得人類有點矛盾也沒什麼不好。偶爾讓自己沉迷在這種「電視開著但不看,手機滑到沒感覺」的狀態,也是一種生活的節奏。就像有些人睡覺一定要開夜燈,不是真的需要那個光,而是想要有個東西陪著自己入眠。
所以如果你也常常開著電視,卻一整晚都在滑手機,不要覺得奇怪,你不是孤單的。其實我們都是一群想要聲音陪伴的人,只不過選擇了一種比較現代、比較電子化的方式。
也許哪天,我們會慢慢找到跟自己相處的新方式;也許不會。但至少,在電視聲和手機螢幕之間,我們還是努力地讓日子看起來不那麼空洞,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