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久了才懂的磨合小挑戰
那些你以為不重要的小事,其實都是大事

戀愛的時候,我們都以為只要有愛,什麼都可以克服。也許剛開始真的這樣,畢竟熱戀期腦內多巴胺爆炸,看對方什麼都覺得可愛。可是真的在一起久了,開始同居,或者一週見個五天以上,你就會開始發現一些原本沒注意到的「摩擦」,慢慢地累積。那些看起來很小的事,其實才是最考驗彼此能不能走下去的關鍵。
我自己跟男友交往到現在第五年,曾經也因為這些「小事」吵到覺得是不是不適合彼此。但真的走過來了以後回頭看,其實每一次的衝突都不是真的問題,問題是我們怎麼去看待彼此的差異,願不願意調整、溝通、理解。
今天這篇不是什麼感情專家要來說教,而是我親身經歷、還有我身邊朋友、姐妹、哥們在感情裡都曾經遇過的那25件小事。如果你現在也在感情裡有點卡卡的,希望你讀完這篇會覺得「喔~原來不是只有我們會這樣」,甚至更有力量去一起面對。
1. 對「乾淨」的定義,簡直是兩個世界
我一直覺得自己算是一般整潔標準的人,不是那種走極端潔癖派,也不至於邋遢。但跟我男友開始住在一起的那幾個月,我真的常常忍住想發飆的衝動。他可以早上脫下的襪子丟在沙發上三天不動,也可以洗完澡不擦乾就直接踩出水痕一路到客廳。
那時候我每天像在打仗一樣,邊收邊念,念到最後他也受不了:「我覺得你很愛控制人欸。」
我氣到哭,他覺得我情緒化,兩邊都委屈。後來我們試著一起訂一個「家務守則」,不是要他變成我,而是找到一個我們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我一個大學同學,她跟男友交往兩年後分手的導火線就是這個。她是潔癖型,男友則覺得「床單三個月洗一次就很OK」。她每次去他家都覺得像走進垃圾堆,久了真的忍無可忍。她後來說,其實是因為雙方都沒想要真的磨合,才會連最基本的家務都處不好。
2. 準時與否,是互相尊重的開始
我從小被爸媽訓練準時,出門一定提前十分鐘,遲到我會焦慮。剛交往時,男友遲到我會安慰自己「他只是路上塞車」,但當這變成常態,我真的受不了了。
有一次我們約晚上七點吃飯,他七點半才出現,手機還沒電聯絡不到。我那天氣到直接掉頭回家,他一臉無辜說:「你幹嘛那麼誇張?不就晚一點而已?」
後來我們吵得很兇,我講了快一個小時,他才慢慢理解:對我來說,準時是重視,是我提前空出這段時間,就是想把這段時光留給他。
一個高中同學的故事更誇張,他男友每次約會都遲到,從十分鐘到一個小時都有。後來她男友居然說:「反正妳也會等啊。」那句話直接斷送他們的感情。
現在我跟我男友會提前彼此提醒「今天可能會塞車」或「我這裡拖了一下」,甚至會傳LINE說「我出門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訊息,其實就是讓彼此安心的方式。
3. 一個想一次做好幾件事,一個只想專心處理一個
我是一個超愛多工的人,邊煮飯邊聽podcast還能回訊息。但男友是那種如果你跟他講話,他就會停下手邊的事情,很專心地聽你講。
聽起來是不是很溫柔?對,但也超容易誤會。
有次我在煮飯跟他說:「你去陽台收衣服順便把垃圾拿下去」,他就挑了一個做。後來我火大:「我不是說順便嗎?」
他理直氣壯:「那不是同一件事啊。」
我們後來笑說他是1.0版本,我是3.0升級版,但也開始學會互相體諒。他不會再一次處理太多事,我也不會期待他跟我一樣「多工高速」。
我一個朋友說得很好:「差異不是錯,是磨合的機會。」這句話我真的放在心上。
4. 情緒表達,真的不是人人都會
我屬於比較內斂又敏感的人,有什麼感覺會想要說出來。男友則是那種「我想一想再說」的人。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工作上被主管酸了一句,整天悶悶不樂,回家一看到他就想倒垃圾似的傾倒一切情緒。他卻只是說:「你這麼難過幹嘛不直接跟主管講?」
我當場氣炸:「我需要的是被安慰,不是建議!」
但他其實不是冷血,他只是沒辦法理解「光聽不解決」的意義。他覺得愛一個人,就是要幫你解決問題。我後來學會在我開始訴苦之前,先說:「我現在只想你聽,不用給我建議喔。」這招神有效。
我一個大學同學男友就是個超級不說話型,她每次不開心想談一談,他都說「沒事啦,睡一覺就好了」,久了她覺得超孤單。後來她開始寫紙條給他,他反而會回得比較認真。真的,每個人接收情緒的方式不一樣,找對頻率很重要。
5. 一個想黏一個想自由,是戀愛常態
我是一個很享受獨處的人,喜歡一個人看劇、做手帳、發呆。但男友剛開始是那種「你是不是不愛我才不想見我」的類型。
那時候我們為了見面頻率吵了好幾次。他覺得我冷淡,我覺得他煩。他甚至說:「我朋友的女友每天都主動找他!」
我氣到爆炸:「那你去跟她在一起啊!」
後來他慢慢知道這不是不愛,是我需要充電。有時候我們一週只見兩次,但訊息、通話都有,關係反而更穩定。我也學會在見面的時候更投入,讓他知道他是被需要的。
我朋友Tina是那種很黏男友型,她交了一個超愛自由的男生,對方甚至說「一週見一次已經很多」。他們後來分手,因為雙方都不能接受彼此的頻率。這讓我更珍惜現在我們能達成的平衡。
6. 性的頻率問題,千萬不要用冷戰處理
這是很多情侶不敢講但心裡在煩的問題。老實說,我跟男友的頻率也不一樣。他性慾比較旺,而我常常因為壓力、疲勞、情緒低落,沒什麼興致。
以前我會選擇不講,想說「拒絕他好像讓他沒面子」,但每次只是敷衍過去,最後我們變得好尷尬。他有次忍不住爆炸:「你根本不想要我,是不是不愛我了?」
那次我才知道原來他是用這個去感受「自己是不是被需要」。我們之後開始更願意去溝通這個話題,也不會覺得講出來就羞恥或尷尬。
一個朋友跟我說,她的男友總是希望她主動,可她個性比較被動,不知道怎麼開口。她們花了半年才慢慢找到自己舒服的模式,有時是牽手、擁抱先開始,不一定馬上進入正題。
性不是單純的生理需求,它包含很多「我是不是被重視、被想念」的訊號,願意聊這件事,就會讓關係更穩。
7. 願不願意討論「床事」,差很多
不只是頻率的問題,還有一件很有趣的是——願不願意聊「過程」。我是一個喜歡事後一起討論「哪裡好、哪裡可以更好」的人,覺得這是一種親密的延伸。但男友一開始非常抗拒,他覺得「這種東西就自然發展,不要分析」。
我也曾經懷疑是不是自己太理性,把浪漫變成會議報告了。但後來我們找到一種比較輕鬆的方式,比如事後開玩笑:「剛剛那招有點帥欸」,或是:「下次可以不要這麼快嗎?」
他也慢慢接受這不是批評,而是想一起進步。
我朋友Lisa說,她以前不敢跟另一半提自己在床上不舒服的事,因為怕對方玻璃心。結果他們交往三年,從來沒有真正舒服過。這真的很可惜啊,明明可以更好的。
8. 錢怎麼花,是價值觀的測試
這個絕對是吵架排行榜前三。我男友是那種覺得「錢賺來就是要用」的類型,會突然買一台遊戲機或報名一個一萬五的課程。我是比較保守型,會記帳,會思考這個月的預算。
有一次我發現他用信用卡分期買了一個我從來沒聽過的「NFT課程」,當場傻眼。他則覺得我小氣、管太多。後來我們真的談很久,才定下一個共識——大額開支超過3000要先講,不是不准花,而是彼此都知道。
我有一對情侶朋友,他們是AA制,一開始大家覺得公平。但後來女生工作不穩,男生還是堅持AA,她壓力超大,最後心寒分手。
其實金錢觀的差異不是問題,能不能用彼此能接受的方式處理,才是。
9. 對未來的想像,如果不說清楚,容易誤解
很多人一開始談戀愛都不太講未來,怕嚇跑對方。但拖太久也不行,我一開始就是這樣。
我跟男友交往兩年後,他還是那種「活在當下」的風格。每次我說「以後我們要不要一起存錢買房?」他都輕描淡寫:「再看看吧。」
我一度以為他根本沒想要跟我長久,開始心裡築牆。後來有一次我鼓起勇氣跟他說:「我需要知道我們的終點是不是一起的,如果不是,我不想浪費彼此時間。」
那天我們談了三個小時,他說他不是不想,而是怕自己能力不足、不敢承諾。那次談完,我們反而更緊密,也開始存錢、設定目標。
未來的話題很可怕,但逃避更可怕。
10. 與家人的關係,也是一種「距離學」
我媽是一個很愛插手女兒感情的媽媽,一開始對我男友「觀察」超多。男友覺得壓力很大,有時候連來接我回家都會被我媽問一堆:「你今天幾點下班?怎麼穿得這麼隨便?」
我其實也很兩難,既想讓媽媽安心,又不想讓男友不自在。
後來我們設下一個原則:跟家人相處是階段性的,剛開始見面少一點,等到彼此比較熟、我媽也慢慢放心,就比較融洽。
我有朋友是那種媽媽打來三通都要接的類型,結果他女友超火,覺得永遠排在他媽後面。後來變成他每週都固定安排時間陪媽媽、也留時間給女友,兩邊都顧到,才穩下來。
真的,家人這塊不能忽略,但也要學會怎麼「放手」。
11. 對朋友的定義:社交邊界怎麼畫?
我是一個社交圈比較小的人,朋友幾個就夠。但男友是那種朋友超多,每週都有人揪局。我一開始會吃醋:「你是不是寧願去喝酒也不想陪我?」
他則會覺得我太黏:「你不能我不在身邊就不開心吧?」
後來我們約定彼此都有自己的交際空間,但也會安排「專屬我們的時間」。而且他會提前講「我禮拜五會跟同學吃飯,不會太晚」,我也學著不去亂猜疑。
朋友Vicky的男友異性朋友很多,讓她一開始每天都在抓狂。後來她去認識那些女生朋友,發現根本沒什麼敵意,反而變得安心。
透明、坦白、讓對方知道你不是被拋下,而是有份參與,是解決社交界線最好的方式。
12. 怎麼吵架,是愛的另一種語言
我們一開始吵架超劇烈,有一次甚至大吼大叫到鄰居來敲門。他是會直接講重話的類型,我則是冷戰派,會躲起來不回訊息。
每次吵完我們都超累,後來我們學會:
- 吵架時不能批評人格,只針對行為。
- 一方不想講就讓他冷靜,之後一定要談完。
- 吵架後要有收尾,不要只放著。
這些規則讓我們從「互相傷害」變成「互相理解」。
我有朋友吵架後三天不講話,男友就默默覺得:「那算了吧,可能她也不想繼續了。」結果他們就斷在一場沒說完的冷戰裡。
學會怎麼健康地吵架,才能繼續愛。
13. 做家事的態度,是彼此尊重的體現
我記得剛開始同居時,男友會覺得「你比較閒,你做比較合理吧」,尤其是他加班回來時,看到我還在摺衣服會說:「辛苦了喔~」但就是不動手。
我那時真的內心怒吼:「嘴巴講不如幫我做一點!」
後來我乾脆罷工,三天不洗碗、不掃地,他一開始沒發現,但當餐具越疊越高,地上出現毛球,他終於崩潰:「你怎麼最近都不整理了?」
我說:「你以為這些都是自動完成的?」
從那以後,我們開始做一張家務表,輪流做。有時候他洗衣,我煮飯;他倒垃圾,我掃地。不是一定要一半一半,但要有參與感。
我朋友婉君的老公就是家務完全不做,還會嫌她掃得不乾淨。後來他們去做伴侶諮商,諮商師讓他體驗一週做家務,他才真的意識到自己多輕忽。
14. 對「放鬆」的定義,也要對齊
週末對我來說,是去走走、逛書店、看展覽、學烘焙課那種充實感。對他來說,是賴床、吃外送、看Netflix看到凌晨。
一開始我會覺得他浪費時間,他會覺得我太有壓力。
後來我們會規劃週末一半給我,一半給他。星期六跟我出去走走,星期日他就躺在沙發上當土豆。
一個很會規劃行程的朋友,曾經因為男友「出門都要被拉著走、像小學生戶外教學」感到被控制,後來他們用一個方法解決:每月輪流規劃一次出遊,另一人不能批評,只能全力配合。後來感情超穩,連彼此想法都變更開放。
15. 沉默,不一定是冷戰,也可能是充電
我有時候需要一天什麼話都不說,尤其是工作累爆的時候。但我男友以前看到我安靜就會問:「妳是不是在生氣?我做錯什麼了?」
有一段時間我們常常為了這個誤解爭執。他覺得我在冷處理,我覺得他在逼我。
後來我學會在安靜前先講一句:「我今天有點累,想自己休息一下,不是對你生氣喔。」這句話真的有奇效。
相處久了,他也學會我安靜其實是一種充電,不是對他失望或不耐煩。
朋友宥寧說他女友是安靜型,剛開始他很慌,現在只要她突然變安靜,他會主動幫她煮泡麵,然後放一杯熱可可。她看到都會笑:「你真的懂我。」
有時候一句話、一次理解,勝過千言萬語。
16. 偶爾說一句「謝謝」,關係就活了
熱戀時,送個便當會被說感動;在一起久了,做好三菜一湯也不一定被注意。
我有次幫男友準備便當,還加了他最愛的炒高麗菜,他只看了一眼說:「今天有點油欸。」我超火,但忍住沒發作。
晚上他問我怎麼臉色不好,我爆氣:「我準備了兩小時你說一句太油?」
他嚇到:「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說實話……」
我們那次深聊,他才知道我不是要他虛假稱讚,而是想聽到一句「謝謝你今天準備這麼用心」。
從那天起,他每次吃我煮的東西,哪怕再普通,都會說:「你做的我最愛吃。」
朋友建安說,他老婆每天都會幫他備衣服,但他從沒說過謝謝。後來他開始習慣性說一聲,結果老婆回他:「你今天真有精神。」
一句話,點亮兩個人。
17. 有不同的興趣,不代表不能支持彼此
我男友是電動迷,可以連續打電動八小時。我則熱愛寫作、看書、做手帳。以前我會覺得他「浪費時間」,他也覺得我「太文青」。
但我們後來學會:互相尊重不代表要參與,而是不要貶低。
我不會再嫌他打電動,他也不會嘲笑我買筆記本。我還幫他買了新滑鼠,他也送我一套手帳紙膠帶。
朋友Ivy說她前男友會說:「你整天畫畫根本沒用。」讓她覺得自己被否定,久了就沒辦法走下去。
支持對方的興趣,不只是「喜歡他做的事」,而是「喜歡他因為這些事而快樂的樣子」。
18. 有些問題,不要在最氣的時候講
我們曾經有一晚大吵,是因為一個超小的事——牙膏擠的方式。他覺得「反正最後都會用完」,我堅持從下往上擠比較整齊。
結果從牙膏吵到「你都不尊重我」、「你根本不在意生活細節」。
那次我們氣到誰也不讓誰,最後我大哭,他摔門出門。後來兩人冷靜後道歉,才知道,其實彼此都有情緒,只是選錯時間說出來。
我們後來規定:晚上十點以後不談爭議問題,情緒過了再講。這招超有效。
朋友婕妤說,她老公有次在她MC來的時候問她:「妳是不是又在亂發脾氣?」結果她直接爆氣砸門。從此他再也不在她不爽時講重話。
講話時機真的很重要。
19. 吵完架,誰先低頭不是輸,是成熟
以前我總覺得「我又沒錯,為什麼要先講話?」但後來發現,如果大家都等對方先低頭,結果就是彼此僵在那裡,越拖越尷尬。
我學會了:「先說出那句話,不代表我錯了,而是我更在乎我們的關係。」
男友現在也會主動傳訊息:「剛剛我口氣不好,對不起。」
有次我們吵到兩天沒講話,我媽問我:「那你們之後還要一起生活嗎?如果要,這些都不是重點了。」
那句話讓我想通了。
20. 生日怎麼過,不是重點,重點是記得
我男友有一年生日,我精心策劃整整一週的驚喜,他超感動。結果我生日那年,他只說了一句:「生日快樂~要不要吃火鍋?」我氣到爆。
後來他才知道我對「儀式感」很在乎,而他覺得「我們每天都在一起,生日沒特別也沒關係」。
我們討論後的共識是:不需要送大禮,但要讓對方知道「你今天對我來說特別」。哪怕只是一張小卡片、一封訊息,也是一種心意。
朋友翔翔說他老婆生日那天加班到半夜,他還是買了她最愛的提拉米蘇,放在桌上寫卡片:「你辛苦了,但今天是你出生的日子,我感謝你存在。」
老婆感動到哭。儀式感,不是華麗,而是心意。
21. 理解對方的「原生家庭模式」
我們吵架時,我常會忍不住挖舊帳。他則不說話,完全不想理我。我以為他冷漠,直到有次他說:「我爸媽從來都是冷處理,他們認為沉默才是解決衝突的方式。」
我才意識到,他不是不在意,而是不知道怎麼吵得「健康」。
那次我們一起閱讀一本關於親密關係的書,也談了彼此小時候的家庭經驗,才更理解彼此的「默默模式」從哪來。
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腳本進入親密關係。能拆解那些模式,才不會被它綁住。
22. 接受對方「不完美的家人」
我男友有個妹妹,很直白,有次她在飯桌上說:「姊姊你講話好嚴厲喔。」我當場尷尬。
以前我會因此討厭她,但後來我學會把重點放在我男友的立場:「他是我男友,不是他妹妹的翻版。」
我們學會用幽默化解,有時我也會主動稱讚她某些優點,氣氛也緩和許多。
接受對方的家庭,不是代表你要愛他們,而是學會怎麼跟他們共處。
23. 保留一點距離,才有空間思念
我們曾經黏到每天見面,後來反而容易膩,沒話講,甚至會覺得「可不可以自己一個人一下」。
我們後來一週會至少安排一天「各自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每次再見面時都會有新鮮感:「你今天去了哪裡?」「我去了XX超好玩。」
愛不是無限靠近,而是適當拉開,讓心有空間轉動。
24. 生活的熱情,也影響彼此關係
有一段時間我工作低潮,什麼都提不起勁,跟男友說話也很冷淡。他一度以為我不愛了。
後來我發現,是我自己太久沒為自己做什麼了。我開始重新運動、報名烘焙課、寫文章,漸漸找回自己,他也說我眼睛變亮了。
兩個人在一起,不是誰拖著誰,而是一起發光。
25. 最後,你會發現,所有小事都是愛的延伸
走過這五年,我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那些我們曾為之爭執的小事,其實都是在確認——你還在不在意我?我們是不是還願意為彼此改變一點點?
一個微笑、一句謝謝、一個擁抱、一場吵架後願意低頭的擁抱……這些小動作堆疊起來,就是我們走到現在的原因。
我曾經在無數次爭執後想過放棄,也曾經懷疑「是不是我們真的不適合?」但後來發現,沒有所謂天生適合的兩個人,只有願意磨合的兩個心。
希望你們也能找到屬於你們的節奏,然後,走得久一點,再久一點。
愛,不該從責備開始
幸福,是從理解萌芽。
我小時候很討厭哭,應該說我根本不敢哭。
不是因為我特別堅強,而是因為我知道一哭就會被罵,或者更慘,被冷處理。家裡的氣氛就像一個隨時會爆炸的鍋子,一個小小的眼淚都可能讓整個鍋蓋飛起來。所以我很早就學會把難過往肚子裡吞,眼淚倒流進鼻子、再流進心裡。
最近我越來越佩服一種人,就是那種「明明超怕生,卻還是一直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勇者。
她們不是那種一走進來全場就會被她們光芒閃瞎的類型,也不是講話很嗨、擅長炒熱氣氛的人,但她們默默在那裡,沒跑、沒躲,也沒假裝自己不怕。說真的,這種人真的很酷。
有時候走進辦公室,就像走進一場「隱形擂台賽」
你笑臉迎人,對方卻像剛吃了檸檬一樣皺著眉頭。你熱心幫忙,對方卻冷嘲熱諷;你默默做事,他卻明裡暗裡放冷箭。然後你會開始懷疑自己:是我哪裡得罪他嗎?還是我太玻璃心了?
有時候幸福藏在你根本沒注意的地方
每次聽人說「世界很大,你一定要去看看」,我都會點頭如搗蒜。畢竟社群上那些在南法喝咖啡、在北海道泡湯、在摩洛哥騎駱駝的照片,誰看了不心動?但說真的,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可能更常出現在捷運站排隊、辦公室喝咖啡或者家裡沙發上刷劇吧。
愛這件事啊,不是你想學會就會的
以前我一直覺得,愛情的問題就是「怎麼還沒遇到對的人?」我朋友也常在聚餐的時候發出那種靈魂拷問:「欸,是不是我長太普通才沒人愛我?」、「我是不是太難搞,所以每段感情都撐不久?」我們好像都默默把「愛」這件事當成一種天注定的命運安排,像中樂透一樣,要嘛被愛,要嘛單身,反正問題都是對方或老天,不會是自己。
有一種旅行方式,叫做「我不跟團」
不是我想耍孤僻(雖然好像也有一點),而是那種早上七點集合、晚上十點還不能收工的團體行程,真的會讓我懷疑人生。更不用說整天跟著導遊的旗子走,像極了行軍,每個人頭上好像都該戴一個 GPS 追蹤器,才不會不小心走丟。
你是垃圾回收站嗎?我不是!
我前陣子在路邊看到一台垃圾車,一邊放著熟悉的音樂,一邊慢慢地開過來,大家提著垃圾袋衝出來,有點像打怪收尾的畫面。突然腦海就冒出一個念頭:「欸,人生中好像也有一些『垃圾人』,硬要把他們的垃圾丟給你。」
一個人也可以很帥氣
你有沒有過一種感覺,就是生活雖然有人陪,但有時還是想自己完成點什麼?不是因為孤單,而是因為獨立這件事,本身就很酷。
「不要」真的不是開玩笑欸
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女生講一句「不要」,居然會被當成開玩笑?
有時候心裡突然空空的,其實不是你壞掉了啦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明明生活照理說很OK,日子也不是特別悲慘,吃得飽、睡得著,朋友偶爾還會約你出去唱K或喝個咖啡,但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或是某個普通的下午,你突然就覺得心裡有點空,像少了什麼,卻又說不上來是什麼。
有時候,你的心不是因為他而痛
而是因為你自己
→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書還沒看完,手已經又滑下單了啦!
我真的覺得自己應該被列入「書籍囤積症候群」的研究案例。每次站在書架前,望著那一排排還沒拆封的書,心裡都會想:「好,我今天晚上開始讀這本好了!」但轉頭一滑手機,看到有人在社群上分享一本封面漂亮、標題誘人、書評又爆棚的新書,理智瞬間跳機,靈魂直接接手操作,手指滑呀滑,就默默把那本書放進購物車,還不忘用免運券、滿額折扣一起加持……你們說這怎麼抗拒啦!
小小的努力是不是太沒感覺了?
前陣子某個晚上,我坐在陽台,邊啃餅乾邊滑手機,突然一種「啊啊啊我到底在幹嘛」的感覺衝上來。
有時候不是你不夠好,是你太用力了啦!
有沒有一種感覺,就是明明什麼都沒發生,但突然就覺得好煩、好累、好像全世界都在對你翻白眼?一整天的心情像是被人踩爛的棉花糖,軟爛爛又有點甜膩膩,但怎樣都開心不起來。
誰沒傻過?
還記得我以前暗戀一個男生,暗到我朋友都快氣死那種暗。他長得不算特別帥,但講話有一種讓人著迷的磁性,再加上每次他笑起來眼睛會瞇成一條線,我就覺得這人一定是我命中注定的對象。那時候我認真到什麼程度你知道嗎?他只要咳一聲,我就會自動從書包拿出喉糖給他,還是那種買三送一我自己都捨不得吃的薄荷口味。
緣分這東西,有夠會裝死
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就是某個人突然又出現在你的生活裡?
怎麼繞都會遇見你,這不叫偶然吧?
你有沒有那種經驗?拼了命地想遇到對的人,參加聯誼、滑交友軟體、靠朋友介紹,搞得像選拔偶像練習生一樣,結果一場空。後來你放棄了,不再積極找,卻在某個完全沒料想到的時刻,突然遇到一個「嗯?這個人有點不一樣耶」的角色登場。
今天就先做這一件啦!
你是不是常常打開電腦,決定今天要認真一點,把待辦清單清空,結果過了一個鐘頭,才發現自己竟然在查「為什麼貓咪喜歡坐在筆電上」?然後再一轉眼,天黑了,什麼事也沒做。
承認錯誤不是軟弱
是勇敢與誠實的最高形式
有些人不是不愛你
是他太忙著比價了
在一起久了才懂的磨合小挑戰
那些你以為不重要的小事,其實都是大事
我只是想被好好愛,為什麼這麼難?
為什麼他讓我那麼痛苦?
戀愛中的魔法防禦術
如何建立愛情中的城堡
給正在愛裡努力的你
沒錯,我說的就是你內心那個小聲音
愛情這種東西
誰不是一邊愛一邊學?
愛,不是執著於擁有
而是學會在放手中找到自己。
真相未必能療癒心痛
有時不知反而更能讓你自由。
其實我也有壞心情
但我選擇不讓它當老大
不必討好所有人
我從「請不要討厭我」到「我真的不在意你討厭我了」的心路歷程
真正的愛不是轟轟烈烈
而是有人願意和你分擔每一餐飯後的碗筷。
結婚到底該選擇「適合」的人
還是「喜歡」的人?
當愛讓你迷失自己
放手才是最美的重生。
美貌留不住時間
但自律可以
狗屎哲學
那些總說自己倒楣的人,到底怎麼了?
住在一起才知道
你到底能不能跟這個人過日子
每次分手後交新對象,都要重新磨合
好累好麻煩
男生的「乾淨感」
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愛,不是無條件讓對方承受你的情緒
而是懂得把壞脾氣收起來,為對方留一片溫暖。
經濟獨立,讓愛情更自由
美麗是選擇,幸福是自己創造的。
有些再見,是為了好好放過彼此
當你學會不回頭,才是真正開始往前走。
如何知道他是“對的人”?
結婚前的8個關鍵關卡
如何產生愛情
從心動到長久的連結
真正愛你的人,會懂得避嫌
真正在乎你的人,不會讓你懷疑
這是一條值得走的路
她會說:「今天累了,就先睡吧。」也會說:「我盡力了,剩下的明天再說。」
有一種人,總讓我打從心裡佩服。
他們不張揚、不炫耀,不會在社群媒體上大聲宣告「我有多大的夢想」、「我以後一定會成功給你看」。他們也不會時時刻刻貼著勵志語錄來鼓舞自己。這些人,安靜地生活、安靜地努力,甚至安靜地受苦。但你仔細看,就會發現他們每天都在進步一點點,不為了讓別人驚豔,只是為了不辜負自己。
當女人不再逞強,才是真正的力量甦醒
學會愛自己,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很多女人的覺醒,都不是一瞬間的事情。
我們常以為轉變會來得很戲劇化,好像哪一天突然大徹大悟,但實際上,那些覺醒更像是一場場靜悄悄的地震——發生在每一段令人心碎的對話之後,每一次落淚的夜晚之中,每一回被忽略、被傷害、被誤解卻還傻傻忍耐的時刻裡。
妳不是運氣不好,是太常強迫自己撐著
有一陣子,我常常覺得自己是不是運氣特別差,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卻還是常常在生活裡跌跌撞撞。看著別人似乎都輕鬆過得還不錯,而我卻老是在壓力中掙扎,那種感覺真的讓人懷疑人生。
愛不是煙火,是白開水
和他走過的那幾年,我學會的事情
我一直很喜歡那種女生
她不喧嘩、不造作,也不會在你脆弱時候急著給你什麼大道理。你只要隨口說一句「最近有點累」,她就能默默記住你這陣子行程滿到不行、加班到天昏地暗。然後她不問太多,也不安慰太多,就只是靜靜地陪你吃個飯,輕聲說一句:「你已經很棒了,別太為難自己。」
那種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我看到的是一種情商很高、但又溫暖人心的特質。她不是怕說錯話被討厭,而是真心想要讓每一個在場的人都感到舒服、不被冒犯。你知道嗎?這種貼心,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當我們說「我沒事」的時候,真的沒事嗎?
很多時候,其實不是。那一句「我沒事」,往往是在掩蓋一大堆說不出口的話,是在試圖把自己的情緒藏起來,只為了不被看見太多脆弱。不是真的沒事,而是你早就發現了,有些人根本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也無法共感你的情緒。你說得再多,只是徒增失落。
我喜歡那種敢說「我需要幫忙」的女生
關於脆弱、堅強與誠實的成長練習
她用行動告訴你,她心裡真的有你
像是你肚子餓的時候,她會默默從包包裡拿出一包餅乾,輕輕塞到你手裡。那時候,或許她沒說什麼,但你感覺到那份溫暖,勝過千言萬語。這種細微的體貼,不張揚,不誇張,卻讓人心裡暖呼呼的。
我一直很欣賞這樣的女生
她們明明也有自己的煩惱,情緒也會起伏,可是她們依然願意把力氣分給別人,幫同事分擔工作,安慰剛失戀的朋友。這種女生,讓我深深感受到一種特別的溫暖和力量。
最近過得怎麼樣?
是不是有點累、有點難,有時候事情不一定都那麼順利,但你知道嗎?能夠一路撐過來的你,真的很了不起。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因為你值得。
有些女生,看起來特別會獨處
總是一副很自在的模樣。她們能夠一個人吃飯、逛街、旅行,甚至靜靜坐著發呆,也不覺得無聊。很多人會以為,這種女生天生就是喜歡孤獨,享受自己的世界。
→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戀愛好書推薦
愛情好書推薦
婚姻好書推薦
婚姻好書推薦
女生主動追男生?
我就是這樣成功的!
我常常會特別心疼那種人
表面上總是掛著笑容,嘴裡輕輕說著「我沒事」,卻早已在內心深處快要崩潰了。這樣的狀況,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明明壓力山大,明明覺得快要撐不下去,但還是選擇裝作一切都很好。
總是用心記得你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
說真的,這樣的女生很少見,也很珍貴。她們不擅言辭,不會用華麗的語言包裝感情,卻用最自然的方式,讓你感覺自己被真正地看見、被理解。這種被懂得的感覺,是無價的。
不想說沒關係,但我在喔。
她不會逼你說什麼,也不會讓你覺得有壓力,反而是用最自然、最溫柔的方式,陪伴你度過那些暗淡的時刻。
感謝每一個曾經為你服務過的人
我一直很喜歡觀察生活裡這些不起眼的溫柔細節,因為它們像是生活的調味料,讓平凡的日子變得有滋有味。這種感覺,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和身邊的人,試著用更多感恩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平凡而溫暖的瞬間。
你是不是也這樣,總是成為別人的避風港
卻從來沒有人真正看到你心中的風暴?
有些人,真的特別又珍貴
他們平時很低調,像是生活中不聲不響的影子。限時動態不按讚,訊息從不主動發起,看起來好像和這個世界保持著距離。但就是這樣的人,只要你一句簡單的問候:「最近好嗎?」他們總是會秒回:「我在。」
一道溫暖的光
她的生活不算轟轟烈烈,卻很踏實。她會準時吃飯,堅持早晚保養,不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被忽略。這讓我想到身邊許多朋友和家人的故事。
高品質的關係,容許距離,也接受沉默
這句話是心理學家說的,但當我第一次聽到時,心裡其實有點難以理解。因為在我以前的認知裡,朋友之間就是要時時聯絡、天天聊天,沒有話題、不主動聯繫就是感情變淡的開始。但隨著年紀漸長,經歷越來越多,我才慢慢體會到,真正的親密關係,其實不必時時刻刻黏在一起,適當的距離和沉默,反而是關係裡最珍貴的部分。
有些人不會留言,也不怎麼轉發你的貼文
甚至很少按讚,但他們卻總是默默地看著你的限時動態,靜靜地陪著你。這樣的人,或許你生活中也不少見。或許你自己也是這樣的人。
真正的溫柔
是帶著力量的安靜
愛情裡,我到底是男/女朋友
還是司機+提款機+心理諮商師的綜合體?
我以為自己沒事
心裡很堅強,什麼都能承受
你是不是也這樣?
總是說「我沒事」,卻在半夜偷偷掉眼淚。
總帶著一股淡淡的寂寞
雨晴的生活簡單而有規律。每天早上,她會泡一杯熱咖啡,坐在窗邊,望著外面的世界發呆。午後,她會拿起畫筆,開始她的創作。夜晚,她會放上一首老歌,讓音樂陪伴她入眠。她最喜歡的一首歌是張學友的《吻別》,那旋律總能觸動她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書頁翻動聲包圍的午後
芷涵是一位自由作家,生活在台北這座繁忙的城市中。她的日子總是在咖啡館與書店之間穿梭,尋找靈感與故事。然而,儘管身邊總是充滿人群,她的心卻常常感到空虛。
綠光咖啡
雨晨是一位插畫家,性格內向,喜歡安靜的環境。她總是坐在靠窗的位置,一邊畫畫,一邊聽著音樂。她的作品色彩繽紛,充滿童趣,但她的內心卻常常感到孤單。
我可以的
那些總說「我沒事」的女生,你真的懂她們嗎?
當一個女生太懂事,真的會累。
不是身體上的疲憊,而是心裡深處那種無形的壓力,像是一座無法卸下的重擔,讓呼吸都變得沉重。
當初我不敢離開
是因為心裡那個「別人會怎麼看我」的聲音太大了。
真正的家人,不會用「別讓我丟臉」來綁架你的委屈。
這句話在我心中迴盪了很久,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家人之間的關係。過去我總是覺得,只要是家人說的話,我就該無條件接受,畢竟他們是血濃於水的親人,是應該相互包容和理解的。但現實是,有時候「家人」這兩個字,反而成了束縛你情緒和表達的枷鎖。
不離不棄
有些朋友,不常出現在你生活裡,卻總在你需要時出現
真與假,只是他人眼中的投射
最真實的你,才是最值得擁抱的。
她不是沒談戀愛的機會
只是她不想再從頭教一個人怎麼長大。
工作永遠排得滿滿的那種人
這樣的她,讓我明白了,堅強的女生並不是從不受傷,而是即使痛了,依然選擇善良,依然願意溫柔地對待自己和周圍的人。
有一種女生,她的溫柔不是天生樂觀,而是練出來的盔甲。
我常這麼想,當你看到一個女生,笑容甜美、說話輕柔,看起來就像春風吹拂一樣溫暖,別急著以為她的溫柔來自於無憂無慮的生活。往往,那份溫柔背後藏著的是無數次與自己內心的掙扎,是無數個不被人看見的夜晚默默流淚後的堅持。她們不是天生就那麼好相處,她們只是學會了用溫柔來保護自己,也保護著周遭的人。
英文名字產生器
英文名字產生器
→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綽號產生器
綽號產生器
情書產生器
情書產生器
邀約文產生器
邀約文產生器
姓名建議產生器
姓名產生器
告白文產生器
告白文產生器
梗圖產生器
梗圖產生器
桃花沒開怎麼辦?
讓身邊的人忍不住想幫你介紹對象的秘密
長輩圖產生器
長輩圖產生器
QR Code
QR Code
戀愛存活計時器
戀愛存活計時器
我們認識了幾天?
我們認識了幾天?
紀念日倒數牆
紀念日倒數設定提醒
情緒日曆
情緒日曆
大家相信紅顏薄命嗎?
我以前不信,總覺得這只是古人愛講的悲情詞彙,用來形容某些特別美卻命運坎坷的女人——多愁善感、詩詞絕美、然後早夭,戲劇感十足。但真實生活中,誰會把這套說法當回事?直到我那位漂亮得不可思議,又自律得讓人佩服的朋友,在三十幾歲這個黃金年齡,突然地、悄悄地離開了。
我在捷運車廂上看到一對情侶
女生靠在男生肩膀上睡著,男生一手拿著手機滑著遊戲,另一隻手默默幫她撥掉頭髮上的小碎屑,那個瞬間我突然有種「啊,好羨慕」的感覺湧上來。不是羨慕那個睡得香的女生,也不是羨慕那個有肩膀可以靠的男生,是羨慕那種「可以完全放心把自己交給對方」的感覺。
一件很療癒的事
就是跟同頻的人聊天,真的有夠爽!
你有沒有遇過那種人?一出現就讓你有種莫名的熟悉感,好像在哪裡見過,卻怎麼樣也想不起來到底是在哪裡。
不是什麼「你是不是念A大學?」那種,而是那種讓你心裡咚一聲的熟悉,好像老朋友,好像家人,又好像曾經愛過的人。
真正的堅強,是傷痛後還能優雅前行
不為不值得的人流淚。
有些笑,真的不是開心,是怕氣氛尷尬。
你有沒有那種經驗,明明一邊跟朋友說笑,突然某個瞬間心裡咕咚一聲,有種「我是不是其實很孤單」的感覺?
你知道嗎?有些分手,輕輕飄飄地就發生了,像打翻一杯沒有糖的美式咖啡,苦,但不至於心碎。
比如那種交往一個月就分開的戀情,你回頭想想,連吵架的機會都沒有,頂多是不熟、無聊、沒火花,然後默默地「欸,那我們就這樣吧」。講完那句話的時候,甚至有點輕鬆,像終於不用再努力找話題、不用再假裝自己愛聽對方講無聊笑話,唯一的遺憾大概是:「欸?就這樣?」有點空虛,卻也沒有真的疼。
有些人離開了,卻還住在我腦海裡租了一間房
你有沒有試過這種感覺:某個人、某段關係、甚至某個階段的自己,早就「結束了」,但心裡總有個角落還留著他的影子?我說不出那是回憶、習慣、還是某種未竟之事。只知道,每次放空、做夢,甚至滑手機滑到某個關鍵字,腦袋就會突然「叮」一聲,那個人、那段時間就這樣回來打卡報到。
那些說我太「好說話」的人,後來都把我吃乾抹淨了
我以前有一個超級毛病,叫做「不好意思說不」。這個病嚴重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有次我在便利商店門口看到有人要借手機打電話,我想都沒想就借他了,結果……我的手機就這樣永遠留在了他的口袋裡。當時我朋友聽到這故事直接氣炸,「你是神經病喔?手機也借?你這樣會被騙死欸!」但我當下心裡只有一個想法:「他看起來很需要幫忙啊,我怎麼能不幫?」
那天我在咖啡廳看書
剛好對面坐了一位看起來很文靜的女生。她點了一杯美式,沒加糖,然後就靜靜地坐在那邊翻著一本厚厚的書。那種畫面你一定懂,就是一看就覺得人家腦袋裝滿知識的那種人,像是Google人型化版本。當然我沒去打擾她,但心裡忍不住想:「這種人,是不是都過得很神秘啊?」
→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日常生活其實很像一場高難度闖關遊戲?
每天醒來像打開副本一樣,面對的是早上很早的會議、Line群組的未讀99+、還有早餐店阿姨永遠記錯我不要蛋的指令。然後一整天的忙碌下來,夜深人靜時,我們才會突然想:「啊……我怎麼還活著啊?」
柔軟一點,日子真的會順一點
有一陣子,我一直以為自己的人生需要一場什麼轟轟烈烈的「翻新改版」。可能是換一份工作、搬到別的城市、談一場超有火花的戀愛,或者乾脆離職去環遊世界當背包客,才會讓人生變得比較精彩或比較值得一點。
我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是壞掉的。
那種社交場合要笑得自然又不尷尬的本能,我完全沒有。每次公司聚餐、部門會議,甚至是朋友找我去參加什麼陌生人很多的聚會,我都要在腦袋裡先模擬一百次對話劇本才敢走進去。
不結婚不代表我壞掉,只是我比較清醒啦
常常有人用一種神秘又可憐的眼神看著我說:「欸你怎麼還沒結婚啊?你這麼好欸!」
有一種女生,看起來很ok,其實早就快爆炸了。
我說的不是別人,是以前的我。
→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7-15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