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旅行方式,叫做「我不跟團」
不是我想耍孤僻(雖然好像也有一點),而是那種早上七點集合、晚上十點還不能收工的團體行程,真的會讓我懷疑人生。更不用說整天跟著導遊的旗子走,像極了行軍,每個人頭上好像都該戴一個 GPS 追蹤器,才不會不小心走丟。
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個「不愛被管」的個性。你要我六點半起床、七點吃早餐、七點半上車,我真的會懷疑我到底是在放假還是在服兵役。更何況,我是那種可以為了多睡十五分鐘而願意跟全世界拼命協商的人,賴床是我旅行的一大享受欸!
而且很多團都很愛「送行程」,聽起來是佛心來著,但我內心總是小聲 OS:「你確定是送,不是硬塞嗎?」那些名為「免費」但其實可能只是司機有回扣的購物站,還有導遊一臉興奮帶大家去的文化村、民俗村、某某紀念公園,我看完真的只想快轉。
我喜歡的是那種可以決定什麼時候吃早餐、想去哪就去哪、想回飯店耍廢就耍廢的自由行。當然,這也意味著你得自己搞定所有的交通、住宿、餐廳訂位、行李搬運、甚至網路卡。但就是這樣的「折騰」,我反而覺得超有成就感。
不過自由行也不是一定要自己扛行李、迷路到哭。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很讚的包車服務、在地計程車司機會幫你安排行程,也有超好用的大眾運輸。不但能省點錢,還可以順便感受一下當地人的生活節奏。像我有次在京都,搭市公車去清水寺,雖然繞了三圈才找到站牌,但跟阿嬤們一起擠公車、聽她們聊菜市場的折扣,真的是比景點本身還印象深刻。
然後,不得不說,自由行最爽的地方之一是「小費文化我自己決定」。有些團體旅遊的習慣是你要包紅包給司機、導遊、領隊,三個人一人一份。搞得我每次出國像是去結婚,紅包沒準備好會被念。自由行的話,我住飯店有人幫我搬行李、幫我叫車,我會看情況給個小費表達感謝,但就不會有那種「被迫性的禮貌」。
吃的部分更不用說,自由行最大優勢就是「愛吃什麼吃什麼」,我曾經為了吃一碗在 IG 上看到的拉麵,跑到大阪一個超偏的商店街,還排了快一小時才吃到,但那種滿足感真的無法用團體餐廳取代。尤其是那種一桌十人、冷氣強到像進冷凍庫的旅行團大餐,吃完我只會懷疑人生。
還有拍照這件事,自由行也大勝。我可以自己調角度、自己放腳架、自己慢慢拍,還能用 Pocket 相機或手機遠端操控,想擺多假掰就多假掰,沒有人會在旁邊催你說:「快點啦,導遊在催了。」我甚至有時會在咖啡廳坐一個下午,拍光影變化、拍人來人往,那才是我想記錄的旅行。
不過最最最重要的是,自由行的行程我可以自己安排,不用硬塞到早中晚都排滿。旅行應該是身心靈的放鬆,不是挑戰體能極限。有時我甚至會在飯店耍廢一整天,看看電視、泡泡澡、寫寫日記,那種「我什麼都不做,卻覺得今天很棒」的感覺,就是自由行才給得起的。
當然啦,自由行不等於省錢。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安排比較便宜,其實不然。好一點的住宿、好吃的餐廳、便利的交通,有時加一加搞不好比跟團還貴。但我買的是自由,為了那份不被拘束的感覺,我覺得很值得。
不過我也不是永遠都不跟團。有些情況,我還是會選擇交給專業的來。像是帶爸媽出國,或是公司旅遊、朋友太多太難喬的時候,跟團反而比較輕鬆。尤其是爸媽那種會一直問「這個怎麼搭車?那裡好遠喔」的情況,我會毫不猶豫選擇旅行社。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照顧的貴賓,有人幫忙提行李、安排吃飯、拍照打卡,我也不用操心,反而可以扮演一個悠閒的女兒(或女婿、媳婦)角色。
不過我通常都會默默準備一份「脫團聲明書」給自己。有時候真的不想再聽導遊講古,或是行程太滿我撐不住了,我就會假裝身體不適留在飯店耍廢,或是提早脫隊去附近的咖啡廳放空。這種時候的我,超像學生時代偷翹課,明明外面下雨還硬要跑去買飲料坐在麥當勞的那種叛逆快感。
總之,自由行跟團各有各的好,沒有誰對誰錯。就像有人愛海邊,有人愛山上,有人愛博物館,有人愛百貨公司。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跟當下旅伴的方式,才不會出國反而搞得一肚子氣。
你問我最喜歡的旅行方式?當然還是自由行!能夠睡到自然醒、吃到喜歡的拉麵、走累了就回飯店泡澡、想拍照就慢慢拍,不用配合別人時間,不用管集合點在哪裡,我覺得這種「我說了算」的旅行,就是我夢寐以求的完美假期。